配资炒股开户平台腕关节受压引起的疼痛是本病的特点
7月15日,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,截至通报发布,顺德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,主要集中在乐从镇、北滘镇、陈村镇,均为轻症病例。

同日,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,指广州存在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,请广州街坊们警惕这一疾病通过蚊子传播“登堂入室”;每一次清理家中积水,每一次喷洒驱蚊剂,每一次对孳生地的清理,都是对自身健康、家人安康和社区安全的坚实守护。

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通过伊蚊,俗称花斑蚊,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。感染后,通常3-7天内出现症状,主要表现为:发热、明显的关节疼痛或皮疹;还常伴肌肉疼痛、头痛、恶心、疲倦等不适。多数患者为轻症,大约一周可治愈;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。

图源:广东疾控
传播途径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
广州存在传播风险
“基孔肯雅”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,意为“弯曲”,形象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。这种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即俗称的“花斑蚊”)传播,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。
而感染基孔肯雅热后的症状,也与登革热症状相似,不过,二者也是有区别的,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,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。
高烧急袭:常突然起病,寒战、发热,可迅速飙升至39℃甚至40℃以上,一般1~7天即可退热,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,表现为双峰热,持续3~5天恢复正常。
剧痛缠身: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,主要累及小关节,如手、腕、踝和趾关节等,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的疼痛是本病的特点。
皮疹显现:80%的患者在发病后2~5天,躯干、四肢的伸展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,为斑疹、丘疹或紫癜。
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,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,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,影响生活质量。婴幼儿、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)感染后风险更高,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,需要特别关注预防。
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,广州作为超大城市、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,国际人员往来极其频繁。大量人员从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,输入风险持续存在。与此同时,广州夏长冬短,雨热同期,为白纹伊蚊提供了绝佳的孳生温床。居民区的花盆托盘、闲置容器、建筑工地的积水坑、城市绿化带的树洞竹筒,都可能成为蚊虫孳生地。
防蚊灭蚊是预防关键
由于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疫苗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,病例治疗主要采取对症、支持等综合治疗。因此,预防的关键就是防蚊灭蚊,通过个人防护、环境清理和社区共建来斩断传播链。
个人防护
穿衣:户外活动,尤其是清晨和傍晚(伊蚊活跃高峰),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。
驱蚊: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有效驱蚊剂。按说明书要求足量、定时补涂。居家安装纱门纱窗,睡觉使用蚊帐。
避免“高危地”:减少在树荫、草丛、竹林、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。
环境清理
无积水就无蚊虫,建议每周花10分钟,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各类积水。
翻盆倒罐:彻底清空、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、罐、桶、缸、轮胎等容器。
清淤疏堵:清理房前屋后沟渠、天台排水槽淤塞,保持水流畅通。填平洼地。
勤换勤清:家中水养植物(富贵竹、万年青等)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,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。宠物饮水碗、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。
严密加盖: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(如水缸、水池)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。
垃圾管理:妥善处理垃圾,特别是废弃的瓶、罐、塑料袋、一次性饭盒等,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。
保持警惕
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
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隔离(防蚊隔离)、早处置,是防止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扩散的核心。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,若您或家人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相关旅居史,一旦出现发热伴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,配合医生进行检查诊断。
声明
本文来 源于广州日报。以 上图 文,贵在分享,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内容仅为作者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本文编辑:小机灵儿
责任编辑:林美妮
山东教育发布 |
| | | |
投稿/新闻线索/爆料视频
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
点推荐
配查查-配查查官网-专业配资-专业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官网最新面对复杂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
- 下一篇:没有了